前线日记——我还是当年的“急救战士”
我是一名党员,做过14年的临床医生,从事过6年的院前急诊急救工作,也参加过禽流感等疫情防控工作,正因为有了这些经验,我有信心能完成好一线转运工作。
于是今年一月末,我提交了“请战书”,3月6日,我正式加入了转运小组。
重新捡起“老本行”,我干劲儿十足,我虽然不再是“少年”,但是我作为急救人,特有的勇气和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。 我在转运工作中发现,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转运与之前的转运工作有所不同,被转运者更需要的是对隔离、检测等工作的详细讲解。
一次值班中,有位年轻的妈妈带着5岁的小男孩,妈妈有些抵触,总说不想被隔离。
小男孩被折腾得有点蔫儿了,我赶紧把他抱在怀里说:“别怕,叔叔抱抱你。
一会儿叔叔送去好吃的,你好好睡一觉。 你看叔叔这一身白色衣服是不是很帅,你想到动画片里哪个英雄人物没?”孩子妈妈看到我们的举动,也逐渐露出了笑容:“抬行李箱、哄孩子,你们为我们做这么多事,我真是感动,给你们点赞。
”我们十分理解入境来沈人员的心情,他们一路上十多个小时的行程,不吃不喝,身体和精神都到了极限状态。
我们的讲解其实很必要,告诉他们隔离观察检测的意义和具体的安排后,他们就不慌了。 除了参与机场转运,我还负责从隔离点到定点医院的转运工作。 其实,不管从机场到隔离点,还是从隔离点到定点医院,对被转运者来说都挺难的。
他们心里对我们的工作会有些抵触,我们作为第一“接触人”要仔细地把其中的事跟被转运者说清楚。
我曾经转运过一位阿姨,核酸检测阳性,需要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,我到达隔离点后多次联系隔离点负责人,被转运者的答复都是“我没病,我不走”。
后来我告诉阿姨,早治疗就会早好,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大家负责。
我成功劝说了阿姨下楼,可我们发现,她只带了随身用品,并没有带行李。 阿姨说她就去检查下,还得回来,于是,我和同事们又开始了新一轮劝说……一个多小时后,阿姨才带着行李上了转运车。
(责任编辑:admin)